(这章恳请你们放慢点看,思考着看。当然,学过波函数的,懂量子理论的,可以跳过知识点。)
唐起在脑袋里搜索了一下自己的学位出身经历,可以确定自己的博导老师是叶学海不假。
……我记得叶教授也是数学出身,要是在这个世界里也变成了物理出身,那他是不是——也是一名意识穿越者?
等等,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唐起不承认自己是一名物理学家,可好歹他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差逊数学有多少。
就拿那七张白帧画面来说,那团白光的出现,就涉及到量子力学——波函数问题。
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只能用量子方程计算出它的波函数。
对于波函数的见解,量子理论存在十几种诠释,但主流诠释有三种:哥本哈根诠释、多世界诠释和一致历史诠释。
波函数在实际操作的测量实验中,表现为叠加态,它囊括了所有正确答案的总数:即每次测量都是唯一解,但每次测出的结果都不同。
“既然对的只有一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个?而且它们每一个都是对的?”
这是普罗大众的疑问!
1、哥本哈根诠释是:测量导致波函数塌缩,但塌缩的结果符合它的本征态。
哥本哈根诠释的思想,只认准量子方程解出来的波函数,偏重承认波函数的真实存在,对测量结果不作表态。意思是:波函数代表了全部信息,你不要去测量,一测量只能得到一个符合它本征态的结果,得一芝麻而失一西瓜!
哥本哈根诠释有点不求“实证”色彩,即不去解释世界的由来——波函数就代表了所有,我告诉了你它有不确定性,它是一个概率事件,至于这世界是怎么来的,你自己看着办。
哥本哈根诠释让所有人都不满,毕竟科学讲究实证,于是多世界诠释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生。
2、“每一个测量的结果,都是对的,都对应着一个现实世界。正确答案的总数有多少,就对应着有多少个现实世界。至于你选到了哪个答案,取决于你是哪个现实世界的自己。”
这就是多世界诠释,即平行宇宙诠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