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书屋【boai4.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北京里的小百姓》最新章节。
第二十三章逛北京城(七)
钟鼓楼坐落在内城中轴线的最北端,鼓楼在南,钟楼在北,两楼相距100多米,是老北京城的报时中心。鼓楼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九年(1297年),当时名叫“齐政楼”,后来遭到破坏,又于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一次重建,位置比以前偏东一些。后来清朝又两次重修。鼓楼的高度是45.7米。在元、明、清三朝,鼓楼是全城的报时中心,原来有更鼓24面代表24节气。还有用于计时的铜壶滴漏一座,现在都已遗失了,只留下一面破旧的更鼓。过去由銮仪卫派去的鼓手负责击鼓报时,由钦天监掌管焚香以定更次。每一更次击鼓一通,然后撞钟,但二、三、四更只撞钟不击鼓。每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定更鼓在每晚的二十点左右敲响。每次击鼓是“紧十八,慢十八”。
钟楼同样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两朝的几次重建。总高度为47.95米,其中楼高33米。楼阁采用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从楼前的石阶可以登上钟楼的二层,四周有汉白玉栏杆,楼内正中的八角形木柜架下悬挂着一口铜钟,两边各有一根两米长的圆木,是用来撞钟的。在清代,每天黄昏时鸣钟108响,然后起更。到翌日清晨再鸣钟一次。钟楼也是北京城中轴线最北边的终点,从钟楼到北城墙之间既没有城门、城楼等建筑,也没有一条街道,据说这样一来就不会使王气泄露出去。在鼓楼后边还放着一口明代铸造的大铁钟。在钟楼前有乾隆重建钟楼碑记。在钟楼北边原来还有一座金炉娘娘庙,祭祀的是金炉圣母,百姓们称她为“铸钟娘娘”。据说当年皇帝下令铸造铜钟,历经一年仍未完成,如果再延误工期,监工等人罪责难逃。这时监工的女儿为了铸成铜钟,拯救父亲,奋不顾身地跳进了化铜炉内,她的父亲只抓住了她的一只绣花鞋。此举感动了神灵,铜钟果然铸成了,声音非常洪亮。皇帝也赐封这位舍身铸钟的少女为“金炉圣母”,每到风雨之夜,钟声显得十分悲切凄凉。
民间传说虽然不是历史事实,却可以看作老北京700多年历史的一个寓言。钟鼓楼作为时间的记录者,忠实地为北京人服务了700多年,它们也是700多年来北京历史的见证。鼓楼像是一个穿红袍、戴黄帽、矮胖身材的贵族,钟楼像是一个穿灰袍、戴灰帽、瘦高身材的平民,两人一前一后,形影不离,度过了700多年的悠悠岁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博爱书屋】地址:boai4.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