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博爱书屋boai4.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五章逛北京城(九)
颐和园距离圆明园不远,也就几站地,很快就到了。颐和园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郊,占地四千多亩,其中昆明湖占四分之三,万寿山占四分之一,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大型皇家古典园林。金朝时已初具规模,经元、明两朝,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经过扩建定名为清漪园。并且在庆祝乾隆母亲孝圣太后六十寿辰时,正式命名了现在的万寿山和昆明湖。两人从东宫门进去,东宫门位于万寿山的东南方,为五开间,檐下有光绪皇帝书写的“颐和园”金字匾额,中间的台阶上嵌砌有二龙戏珠方匾石,大门两旁有一对铜狮。往里走就是仁寿殿,殿堂为七开间,坐西朝东,南北两侧有配殿,殿前有古铜宝鼎和龙凤。院内石须弥座上蹲着两只铜制的麒麟。仁寿殿两侧的配殿和仁寿门外的南北侧房屋是六部九卿的值房,这些建筑与仁寿殿构成了颐和园内的政治活动区。
出了仁寿殿,就到了当年慈禧太后的生活区。三座大型四合院由五六十间游廊连接起来。乐寿堂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住所。前临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东有德和园,西接长廊,院中北堂七间,是乐寿堂的正殿。“乐寿堂”三字匾额为光绪皇帝手书。堂阶两侧排列着梅花鹿、仙鹤和大瓶,都是铜铸的,取“六合太平”之意,堂内陈列着宝座、御案、围屏、宫扇,西套间是慈禧的寝宫,东套间是她的更衣室。东、西两座配殿是宫女的值班室,后殿是放一些衣物的地方。庭院中植有白玉兰,还有一株紫玉兰。每年四月上旬,玉兰盛开,满树玉蕊,香气袭人。庭院中还有海棠花和牡丹花,花开时节,繁花满枝,十分富丽堂皇。乐寿堂正门外,有一座汉白玉雕栏的码头,是慈禧御舟的停泊处,当年慈禧从这里上船游览湖区。颐和园建成后,慈禧通常每年农历四月初就来到乐寿堂,经常要住到十月份她的生日过后才回到紫禁城内居住。
乐寿堂东南方的不远处就是玉澜堂,是当年慈禧囚禁光绪皇帝的地方。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每当慈禧到园内居住,也要把光绪皇帝一同带来,囚禁在这里。与后妃都不许见面。可怜的光绪皇帝只得每天在玉澜堂这座高级囚室内来回走动,不断地用手杖敲击地面,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愤恨。据说慈禧还命人把香山的两块子母石移入玉澜堂内,以顽石尚有母子之情来责骂光绪皇帝忘恩负义,不及顽石。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德和园,这里是慈禧看戏、休息、吸鸦片的场所。慈禧养的狗也在园内设有专室。大戏楼比一般的戏院舞台大五六倍,高达21米,宽17米,翘角重檐,朱栏绿柱,金描彩绘,结构雄伟,是清代宫廷三大戏楼之一(另两座是故宫的畅音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舞台设有天井和地井。饰演神仙的演员可以从天井从天而降,饰演鬼怪的演员可以从地下冒出来。舞台下边有水池,配合剧情的需要,还可以通过特制的道具,如龙头喷出水来。大舞台背面为两层,是演员化妆的地方,即后台。
颐和园中的长廊位于昆明湖的北岸上,东起乐寿堂的邀云阁,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有273间,长廊上分布有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逍遥亭,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长廊的枋梁上画有山水、花鸟、历史人物故事等彩画14000多幅。长廊将万寿山前各个景点连为一体,游人在长廊上行走,可以随意欣赏湖光山色。长廊也可以遮阳避雨,走累了可以坐下休息。
在万寿山中段山前,有一座排云殿。殿内有一幅美国女画家卡尔画的慈禧太后的肖像画。此画作于1903年,当时慈禧太后已经是69岁的老太婆了,但是肖像画上的她竟像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所谓的肖像画,实在太不“肖”了。从排云殿两边的走廊斜着往上走,就到了佛香阁。这是万寿山上最高的建筑,高41米,建在60多米高的山坡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殿宇,阁中有8根30多米长的铁梨木作为擎天柱。人们站在这里,可以眺望湖光山色。佛香阁是仿照武昌的黄鹤楼建造的,是颐和园内标志性建筑。
他们继续往前走,游览了智慧海、“爱山”、“借秋”几处景观。不远处看到了景福阁,位于万寿山东部山顶。相传慈禧常来这里观赏雨中的云山烟村,称之为“过阴天”。慈禧每年七月初七在这里祭牛郎织女,八月十五在这里赏月,九月重阳在这里登高,盛夏时节在这里与后妃、宫女玩押宝、推牌九等游戏。景福阁东北不远处有一所小宅院,内有堂屋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名叫益寺堂。据说1949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这里住过不长一段时间,他给柳亚子先生的诗:“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在这里写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