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书屋【boai4.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北京里的小百姓》最新章节。
第十八章逛北京城(二)
第三天到了北京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四合院看看。四合院是最能代表北京地域文化的城市建筑。现在还留存着很多完好的四合院。姚强带领郭华边游览边介绍:“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规模、样式、布局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建筑的,等级差别十分明显。大体上可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品官、百姓等级别,如果逾制建宅要论罪,直至处以死刑。这座应该是清末的恭王府,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府。乾隆十五年,皇帝把这座宅邸赐给了大贪官和珅,和珅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珅被抄斩后,就变成了恭亲王府了。整个院落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邸分为三路,中路大门为五开间,门前有石狮一对儿,大门外有两排倒座房,是王府中各办事机构的房屋。东西两路各有三进房屋。在三路建筑的北边,有一栋两层的后罩楼,长达160多米,贯联50间,东边悬挂“霁月楼”匾,西边悬挂“宝约楼”匾,楼下中间有一个过堂门,通向府后的花园。花园名叫萃锦园,参照《红楼梦》中对大观园描写的情景,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建设。精巧雅致、宛若天国。”在后花园游览时,两人慢慢地散步,享受这休闲的惬意。姚强进一步介绍四合院的文化:“四合院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简单概括为以下四条:
1.封闭意识。一座四合院四面都是屋墙和院墙,只有东南角上有一座门与外界相通,平时大门也是紧闭着的。这种封闭性源于很强大的防范心理。中国各地的房屋虽然造型布局各有不同,但是在封闭性上倒是十分一致的。像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与北京的四合院有异曲同工之处。北京城内的居民显然具有很强的封闭意识和防范心理。北京历史上战火不断,金朝末年金中都在蒙古铁骑的攻击下,化为一片废墟,明清及近代也是屡遭破坏和外敌入侵。四合院正是适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要和安全防护的实际需要,体现了北京人的生存智慧和策略。对于维持社会稳定、改善社会治安起到了一定作用。四合院的封闭性造成的负面效应也是十分明显的。它造成人们只愿消极自守、不愿积极进取的心理。终日沉溺在平静、安稳的家庭小环境中,浅吟低唱,自得其乐,不知道也不关心外面的世界,不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就是一位四合院中老北京人。当他听到日本人打进北京的消息后首先想到的是存上三四个月的粮食、咸菜,并用一个装满了石头的大咸菜缸顶住院门,他以为这样就是已渡过难关了。这种“躲进小院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策略虽然显得有些幼稚可笑,在当年的老北京人中是很有代表性的。这就更加深了四合院文化的喜剧色彩和悲剧意义。
2.等级观念。四合院中,内外有别,尊卑有序。什么样的人居住什么样的房子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改变。院门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是院主人身份的象征。封建社会所谓的门第观念、门当户对就要具体落实在院门上面。所以各种院门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许逾制。房屋的高度、开间的多少、面积的大小、建筑的样式、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无不体现着等级制度。
3.同构同形。有人说老北京城是个墙文化的博物馆,此话不假。四合院与北京城、紫禁城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外部形态上三者十分相似,在内涵意义上,三者十分相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捡垃圾》【飘雪中文网】《寒门贵女》【段子园】《我在大夏窃神权》《鉴罪者2》《全民诸天三十年后》《游戏搞到一个亿》《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天才一秒记住【博爱书屋】地址:boai4.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